這是在社團裡使用的機器, 也是當時最多人的選擇, Rancilio Silvia+Rocky. 其實Rocky就是一台具體而微的小型營業用磨豆機, 以當時的價位來說沒有什麼特別的大缺點, 不過上磨盤的螺紋卡得很鬆, 而固定的方式也不是無段式的, 所以研磨的時候上磨盤會有點抖動, 不過後來有人發現在螺紋上纏止水膠帶就可以穩定磨盤, 解決這個問題.(找不到圖片 囧)Gino Rossi conical grinder, 後來我到了傳說中的CIA向W大師買了這台他口中, 全世界最好的磨豆機. Conical burr, 無段微調, 而且磨盤非常穩固, 價格只要滯銷價, 6000元. 算是非常的便宜, 物超所值. 和Rocky一樣, 這也是一台具體而微的小型營業用磨豆機, 但是他的磨盤更為穩固, 而且又是conical burr. 這台機器的研磨品質卻和Rocky不同, 已經達到了營業用機的水準, 也讓我真正的認識到磨豆機的重要性. 不過如果要說缺點的話, 粗糙的塑膠外殼, 加上惡劣組裝品質和不夠重的機體, 使得漏粉的情形很嚴重, 撥粉器手感奇差形同虛設. 所以最後我還是把它賣掉, 換成楊家的900n.
在把Solis 166處理掉以後, 我需要一台沖煮單品咖啡的磨豆機, 所以就選擇了這台小飛馬. 拿到小飛馬以後立刻和Solis 166作相同研磨度下的沖煮比較. 結果口感的差距非常的大, Solis的雜味非常明顯而糟糕, 因此立刻就被我淘汰了. 小飛馬的最細研磨度也足以應付espresso的沖煮需求, 但是因為研磨度的調整上不夠細膩, 所以頂多也只能拿來作為暫時性的使用.
因為受不了Gino Rossi惡劣的組裝品質, 所以我又換了這台當時許多人使用, 價格經濟實惠的楊家900n. 拿到這台機器之後開啟了我對conical和flat burr之間差別的認識. 一開始感到非常挫折, 因為他和我的上一台機器在味道上的走向有很大的差異. 和conical相較之下, 900n的味道感覺比較硬, espresso在入喉以後有較強的刺激感, 類似金屬般尖銳的酸味和苦味明顯. 不過對當時的我來說也沒有辦法再走回頭路(因為機器已經賣掉, 而且也不想再和塑膠撥粉器奮鬥). 值得一提的是這台機器的上磨盤和gino rossi及rocky不同, 沒有用螺紋固定住, 不過和solis 166不同, 在上磨盤和下磨盤之間放了3個強力彈簧, 把上磨盤用力往上擠壓, 穩定上下磨盤間距. 在我第一次拆開磨盤清潔裝回去以後, 研磨刻度整個跑掉, 變得非常粗, 後來才發現是因為在上磨盤和調整刻度的圓盤之間我沒有清乾淨, 導致上磨盤沒有保持在水平狀態, 研磨出大小不均的顆粒.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討厭的問題, 似乎也意味著磨豆機天生的缺陷. 不過其實磨豆機只是espresso重多環節中的一部份, 如果不是拿來做直接比較, 其實900n在各方面的表現並不算差, 也是這個價位兼具操作性和研磨品質的選擇.
Macap MXKR conical grinder, 經過了2年多的時間, 因為一直想要重新嘗試conical burr, 所以最後選擇了這台市面上最便宜的conical磨豆機, 雖然說是最便宜的, 但是因為已經錯過了美元對歐元的價格黃金時機, 所以變成一台和我的espresso機相同價格的磨豆機. 要換一台這麼貴的機器對我來說實在是需要一點勇氣. 到了這種價位以後, 以一個非業者來說已經不能用理性來評估買這台機器到底值不值得了. 我只能說, 花錢還真爽啊! 和900n相較, 明顯這台機器在甜味上的表現比較好, 900n上的金屬酸味也可以明顯比較出來. 不過到這裡其實也許應該要考慮到另一個問題, 就是磨盤的轉速, 我怎麼知道什麼是conical造成的, 而又什麼是burr造成的呢...

